數據表明,促使社交用戶在移動社交應用內購買產品的因素中,朋友或網友的分享推薦占到了61.4%。到2020年,中國社交電商的用戶數和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4.22億人和20605.8億元,增加至7.73億人和30000億元。屬于社交電商的億萬跑道,巨無霸市場正在強勢開啟。
而社交電商真正被大范圍認識是在2020年初時的疫情。全國停工、停學,政府部門提倡的線下接觸減少,線上線下店鋪關門,快遞的停運,讓不少企業遭受創傷,大家對生活用品、生鮮蔬果......的需求迅速涌入社交電商中。社交電商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,也憑借著自身優勢火了一把。
其實社交電商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興起,但當時使用人數較少,還是以傳統電商為主,只有部分的商家會采取社交電商經營。但隨著傳統電商的普及,同行的競爭逐漸加大,獲取流量廣告費用變高,獲取客戶成本不斷增加,傳統小型商家們也開始焦慮起來。而近年來,社交電商憑借著操作簡便、極易保存、設計群體廣泛等優勢,逐漸成為近年來電子商務創新的主要力量,一些傳統商家也開始謀劃他們的電商“轉型”之路。
社交電商,顧名思義就是在社交平臺上發展的電商模式,將電商和社交結合;通過微信或其他社交平臺上巨大流量來發展電商,可以通過小程序、微商城、微店等來實現營銷,具有多種電商模式。
與傳統電商相比,傳統電商主要是單一的產品展示,靠流量帶動更多銷量;而社交電商,是以熟人分享為主。通過熟人間的分享介紹,實現自發地進行傳播。社交電商的主要特點為:
1. 傳播力度強
以微信為主的社交流量達到了傳統電商平臺未能覆蓋的人群,成為社交電商發展的“培植器”。利用的熟人效應,通過熟人間的分享介紹,從而達到口碑、品牌能夠實現自發地進行傳播。-
降低宣傳的成本,相比傳統的電商,不需要進行前期的刷單、刷好評等操作;
-
提高轉化率,通過熟人分享,對商品的質量、售后都有保障,購買轉化率就會相應的升高。
2. 解決供需之間的斷層
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中國人民的日常品的消費量也在日益增大,有些不太發達的城市或地區,線下渠道已經很難滿足人民的需求,難以支撐消費升級的趨勢。社交電商的出現,不僅能解決地域間的供給不平等的問題,還滿足了低線城市的品牌消費、品質消費的要求。
3.增加消費者粘性
在社交電商中,消費者與店主間互動頻繁,甚至可以參與到產品設計與改良,增加了兩者之間的粘性,讓消費者更愿意在里面消費,甚至愿意自發的分享。
當然,社交電商也有弊端,因為社交電商屬于個人行為,會出現一些不規范,或者是大量刷屏讓消費者感到厭惡的行為;另一方面商品質量難以保障,讓消費者擔心。若不處理這些弊端,就是在消耗商家的誠信,并不是長久發展之計。
想搭建專屬小程序可撥打廣州卓海全國熱線:
陳小姐:13533215851
漆先生:13688868034
蘇小姐:13760666915